农家乐活动

上海农家乐给您介绍下浦东的非遗食谱

资讯详情:

新的一年,想不想要一份既有文化底蕴又美味可口的独家食单?
让我们一起翻开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一同品味舌尖上的浦东非遗。

本帮菜谁都吃过,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本帮菜最正宗?
答案就在浦东非遗名录的简介里:本帮菜尤以三林、高桥两地的最为出名。早在元明时期,三林就已形成了“林家菜”“储家菜”“赵家菜”“张家菜”等一批广受夸赞的私房菜。到了清末民初,一批三林人身怀着精深烹饪绝技纷纷抢滩上海,开设本帮菜馆。最为著名的是三林本帮菜泰斗李林根,他是上海德兴馆创始人之一,经其操作的本帮菜肴,细腻嫩滑,鲜美绝伦,因此声誉日隆。高桥地区也是另一个本帮菜发展历史上的重镇。1903年,由高桥周家浜人周悦卿创办的长兴菜馆,是具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,在高桥及周边地区影响深远。
吃过“大菜”,再上点心。每年春天春笋上市,外形“馄饨不像馄饨,饺子不像饺子”的下沙烧卖都会火上一把。当季的鲜笋、精制的肉馅、喷薄而出的汤汁,挡不住的鲜味令人垂涎。下沙烧卖相传起源于明代。倭寇侵扰浦东乡里,当朝便派军队到下沙抗倭,深受百姓拥戴。由于平倭大军人多,乡人们和粉捏皮,剁肉伴馅,当时恰逢新笋出土,便用竹笋和肉做馅,制作点心上笼蒸熟,慰劳平倭大军。因为“边烧边卖”,且在下沙制作,下沙烧卖由此得名。有别于其他烧卖,下沙烧麦在肉馅选择上,优选整块新鲜夹心猪肉,将瘦肉和肥肉分离开、分别剁碎,再按一定的比例拌和。最关键的笋料,下沙烧卖传统上精选产于江浙的鲜竹笋,以三、四月出土的竹笋为最佳,这样的竹笋既鲜嫩,又出肉率高。近年来,冬笋也进入了笋料的行列,让下沙烧卖得以提早到12月上市。
如果说下沙烧卖是浦东南片点心的代表,那么高桥松饼就是北片点心的“头牌”。拿在手里,外观色白微黄,浑圆小巧,令人赏心悦目。咬上一口,皮薄、层多、馅足、松脆、香糯,使人意犹未尽。这种精致的小点心,被誉为“一口香酥高桥松饼”长久传诵。美味松饼之所以诞生在高桥,与当地居民家家户户善做塌饼的习俗密不可分。约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前后,镇上一大户赵小其,其妻为做塌饼高手。她做的塌饼,既小巧又可口,皮薄层多,色白微黄,又松又脆,入口即化,于是美称为“松饼”。后因赵家败落,为谋生计,赵妻将自制松饼提篮叫卖于茶坊烟铺,松饼技艺遂入寻常百姓家。高桥松饼用料考究,技艺精致。整个过程严格把关,料要选得精、面要揉得透,皮要擀得薄、馅要包得足、火要烧得均、饼要考得熟、盒要装得满。其中,外皮的制作需要将水酥、油酥两团生面团不断翻卷折叠,才能形成一层一层的香酥口感。
浦东本地人宴客、婚宴等重要场合,肉皮汤都是一道必备菜。而北蔡,显然是肉皮汤制作技艺的重镇。北蔡肉皮汤三代祖传,历经张志良、张林法、张德华百年传承。论材料,它只选用肉嫩、皮厚的浦东大白猪的猪后腿或猪背脊上的皮,比其他肉皮汤更“挑剔”。技艺上,肉皮退油讲究“二烫一冷”,炸皮待软后,要用温烫清水退油出水二次,再用冷水一次冷却。这样,才能形成肉皮如同蜂窝煤似小孔通透的外观,酥香弹牙的味道。精工细作的肉皮,再辅以肉圆、鱼圆、蛋卷、火腿、冬笋,加上黄酒、葱、姜、盐、味精、精油、猪油、清汤等作料,烧出一锅暖暖的美味。
完美的一餐,需要一道甜品来收尾。酒酿,无疑就是浦东人家宴席上的甜品代表。江南盛产优质大米,江南人爱吃酒酿。浦东大团镇龙潭村因出产特色酒酿,因此素有“酒酿村”之称。从前,一入数九寒冬,龙潭村的家家户户就忙着做酒酿,庆祝丰收和甜蜜生活。制作龙潭酒酿,工序为先把糯米煮熟,待凉透后把糯米饭放入筲箕,在水龙头下冲洗;再把糯米饭放入容器,每铺一层饭,撒一些酒药,然后用手把糯米饭压实,在饭中间钻一个孔;最后盖上被子密闭保温,用稻草铺盖经过36小时发酵即基本完成。制成的龙潭酒酿口感醇厚,鲜甜爽口,深受七里八乡百姓的喜欢。
每年端午节前后,浦东人家家中都会飘出袅袅不绝的粽香。浦东三角粽作为一种传统食品的制作技艺,已在浦东相传千年,到了20世纪初,在新场古镇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制作技艺。浦东三角粽的主料有鲜肉、芦叶、马兰干、赤豆、竹笋、糯米等。承袭了刚从河边采摘、并经过挑选的大张芦苇叶子包裹,再用稻草捆扎的传统制作技艺。制成后的三角粽有等距离的四只角,四个平面都是正三角形,用土灶大锅进行烧煮。细分工序,共有选料、浸米、修叶、制馅、包裹、捆扎、烧煮等36道工序,品种有竹笋碎肉粽、大肉粽、马兰头粽、赤豆粽等。

上海农家乐地址及驾车路线:
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1119号
市民朋友们可直接搜索导航“乡趣农家乐”,行前请电话预约,方便农家乐接待